

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副主任委員馬文普先生在世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城市(城區)聯盟上發表演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榮幸能夠參加“世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城市(城區)聯盟”第一次峰會。
首先,祝賀本次峰會的勝利召開,并祝賀望城成為世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論壇的永久主辦地。
組委會邀請我在這里做一個發言,說實話對于鄉村旅游也好,休閑農業也好,我是一個門外漢,但來之前,還是認真做了一些工作,搜索了一些資料,那我就在這里談談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幾點粗淺認識,不恰當的地方請多指正:
鄉村旅游在國外的興起始于19世紀70年代,這種產業形態對推動經濟欠發達農村地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結起來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具有以下幾方面的重大意義:在經濟發展方面,是改善農村生產結構,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在社會發展方面,是促進城鄉交流,增進農村社會發展,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手段;在生態環保方面,是改善鄉村村容村貌,改善環境衛生環境,提升環境品質,維護自然生態均衡的最佳方式;同時,也是使民眾了解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重要性,主動做好資源保育工作的有效載體;特別重要的是,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還具有文化傳承意義,是農村特有民俗技藝和生活文化得以延續與傳承的最合理方式。
正因為如此,世界上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太平洋地區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把鄉村旅游作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經濟多樣化的重要動力。意大利2001年鄉村旅游企業共接待游客達2100萬人次,營業額達4.3億美元左右。2004年的調查顯示,在我國臺灣平均每個鄉鎮市區就約有3個休閑農場。
與國外相比,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早期以四川成都的“農家樂”為主要的表現形式,主要是為游客提供簡單的食宿旅游服務。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鄉村旅游以采摘、賞花、垂釣、品嘗為主要內容,游客可親自參與農業的生產,體驗農村生活,比如農業觀光果蔬采摘園、觀光農場等。隨著城市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開始進入蓬勃發展期。國家旅游局先后在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把旅游主題定為“中國百姓生活游”、“中國鄉村游”、“中國和諧城鄉游”、“中國生態旅游年”等。政府、企業,團體組織等多重相關主體紛紛介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大型主題鄉村旅游景區也開始出現。
因此,雖然我國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相對國外要晚一些,但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目前,每年接待的游客規模已達到7.2億多人次,年營業收入達2160億元,通過發展旅游直接受益的貧困人口累計約有7000萬人左右,約占我國全部貧困人口的1/3。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的發展在我國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但客觀地說,我國大多數地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仍然以“農家樂”、“漁家樂”、“山里人家”等為參與主體。隨著大眾旅游市場對這種產品形態需求規模的不斷壯大,成立一個強有力的組織來協調各相關主體的利益行為,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向著規模化、產業化、集群化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次在長沙望城成立的世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城市(城區)聯盟,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湖南省是知名水稻專家袁隆平先生的故鄉,具有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獨特優勢。望城也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近年來,望城大力發展以“農事體驗、農家休閑、農業觀光”為主體的休閑農業和以“文化旅游、古鎮旅游、生態旅游”為主體的鄉村旅游,全區休閑農業企業(點)達629家。近五年來,全區累計接待游客1776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49.3億元,帶動相關產業產值近6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2萬個,安置農村富余勞動力達10萬余人次。應該說,望城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在全國縣級行政區域做出了有意義的示范。
本次“世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論壇永久主辦地”落戶望城,既是望城主動承擔鄉村旅游發展歷史使命的必然,也是鄉村旅游發展賦予望城的新機遇。我希望,望城能夠抓住這樣的機遇,能夠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做出新示范。我也希望,本次成立的世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城市(城區)聯盟,能夠積極協調各相關主體的利益,組織更加豐富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為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繁榮與可持續發展、以及帶動農民致富做出更大的貢獻。
最后,我預祝論壇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